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北京大学成立新机构!


3月15日,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仪式暨碳中和论坛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院士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教授、校长龚旗煌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院士,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谢晓亮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远航院士,第36届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舒印彪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院士,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苏伟,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毅,必和必拓中国区总裁王跃奎等出席成立仪式。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


龚旗煌在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人类共同福祉,需要社会各界付出艰辛努力。北京大学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周期中把“双碳”作为重点布局建设的四大交叉领域之一,推动设立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积极服务我国“双碳”战略的实施,增进与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深层次合作。龚旗煌对碳中和研究院的成立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坚持“四个面向”,奋力攀登“双碳”研究学术高峰;二要加强校内挖潜,汇聚多学科力量服务“双碳”战略;三要拓展协同合作,凝聚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强大合力


赵英民在致辞中表示,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的潮流共识和大国竞争的新赛道。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今后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指明了方向。多年以来,北京大学为我国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的建设,必将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发挥重要的作用。他希望研究院引领“双碳”科技创新,加快“双碳”人才的培养,讲好“双碳”中国故事,不断提升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双碳”领域的话语权、影响力。


全球碳计划执行主席约瑟普·卡纳德尔(Josep Canadell)在视频致辞中赞赏了北京大学长期以来对全球碳计划作出的卓越贡献,他期待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能够和全球碳计划建立起更加紧密和深入的合作。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北大碳中和研究院的工作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国际能源署已经作好准备,愿意支持研究院的发展并与之展开合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英国思克莱德大学校长吉姆·麦克唐纳爵士(Sir Jim McDonald)在视频致辞中向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真诚的祝贺,他表示,英中两国政府、大学、学术机构和产业界为应对气候变化开展了积极的对话合作,祝愿成立仪式和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委托特别代表书面致辞,苏伟代为宣读致辞。解振华对北大碳中和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虽有波折起伏,但仍在不断向前推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已成大势,不可逆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中和、碳达峰,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充分体现了北京大学积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责任担当和致力于守护美丽地球家园的世界情怀。他希望研究院办出特色,充分发挥北大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突出重点,聚焦基础科学、关键技术、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突出合作,坚持开放办院,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智库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韩启德在致辞中指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着力解决工业化碳排放带来的环境危害。韩启德回忆了在全国人大和九三学社任职时所作的环境调研,阐述了多年来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所作的大量工作。韩启德认为,北京大学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成立的碳中和研究院非常重要,办好北大碳中和研究院就一定要发挥北大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在重视基础研究和科研创新的同时,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碳中和研究中的作用,为国家“双碳”政策制订和社会管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韩启德、赵英民、郝平、龚旗煌、郭正堂院士等到场嘉宾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朴世龙院士共同为研究院成立揭牌。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


郝平向碳中和研究院指导委员会全体到场委员及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颁发聘书。龚旗煌为朴世龙颁发研究院院长聘书。朴世龙、王跃奎和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天兵为北京大学必和必拓“碳与气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学者奖学金获得者颁奖。


龚旗煌为朴世龙颁发聘书,图片来源:北京大学


朴世龙作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介绍。他指出,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是学校重点布局建设的四大交叉平台之一,是北京大学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重点。研究院将以面向国家需求、引领科学前沿为宗旨,创新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机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双碳”创新研究高地,建立“双碳”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地,形成国家“双碳”决策的思想智库。朴世龙还介绍了研究院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相关情况,以及研究院近期重点布局的研究方向。


当天,北京大学碳中和论坛举行。朴世龙主持院士主旨演讲,于贵瑞、杜祥琬、张远航、舒印彪四位院士围绕“双碳”目标引领下的全域国土空间碳汇宏观管理、能源转型、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等发表精彩演讲。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是北京大学面向2030年重点布局建设的四大交叉平台之一,也是北京大学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重点。研究院院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朴世龙担任。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以“面向国家需求、引领科学前沿”为宗旨,突出北大特色和重点,围绕气候治理政策体系构建、降碳与污染治理、能源与产业结构转型等国家“双碳”战略需求,建立数据库与模型模拟平台、产学研融合交叉平台和碳中和智库平台,凝聚高端人才队伍,开展气候变化与碳循环、碳中和与气候环境协同效应、零排负排关键技术、能源系统工程、经济政策与管理、气候立法与全球气候治理等研究,合力攻关解决国家“双碳”战略需求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难题和全球气候治理与低碳转型国际合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引领“双碳”科学基础、工程技术、政策与治理等领域学科发展,打造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双碳”创新研究高地,推进“双碳”高层次人才培养,形成国家“双碳”决策思想库和国际碳中和学术交流合作中心,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大科技支撑和高水平决策支撑。


研究院以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与学校相关院系在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中实现双赢,形成人才汇聚高地。目前,研究院拥有双聘教师93人,汇聚21个院系和研究院的相关骨干教师,学科齐整,人才荟萃。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9人,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26人。


朴世龙简介

朴世龙,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副所长。朝鲜族,生于1976年4月,1995年进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环境科学专业,1999年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博士毕业后到法国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7年,朴世龙回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任教,2010年,34岁的朴世龙成为北京大学教授。


据介绍,朴世龙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领域的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互馈关系研究,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反馈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已在SCI(E)刊物发表论文250多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120余篇。相关成果入选“200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和“2013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地球科学奖和中国青年科技奖,2017年以来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据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官网介绍,朴世龙在全球碳循环、植被遥感、生态模型等研究领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2017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在《地理学报》发表的纪念北京大学地理学科建立65周年系列论文中介绍,朴世龙等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植被生长、生态系统碳源汇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机制,并预测了全球碳循环长期动态。


来源:北京大学责编:Christina审核:Yolanda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延伸阅读

3所高校获批博士点,10所高校拟新增硕士点!

测地观天!顶尖高校成立天文学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